成都5月15日电 (记者 贺劭清)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15日在成都正式启用。
该实验室由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联合共建,将通过中国、新西兰在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上的互补,推动大数据及基因组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生物育种水平,构建全球猕猴桃种质资源基因数据库。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1904年引进到新西兰,联合实验室建立后会引进新西兰先进猕猴桃种植技术在中国落地。”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李明章指出,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成立后除了加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还将构建中国、新西兰联合培养人才长效机制。
记者在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看到,该实验室分为资源育种、栽培生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主体功能研发区。李明章表示,该实验室目前已配备先进科研仪器设备100余套(台),可用于研究猕猴桃溃疡病防控这一世界难题,以及猕猴桃采摘后保险贮藏等产业关键技术。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创新参赞罗斯指出,中国与新西兰在猕猴桃方面的科技合作历史悠久,此次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的启用将进一步提升新西兰、中国的科技合作水平,加速猕猴桃技术转移转化,加快构建猕猴桃全产业创新链,实现双方共赢发展。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从1993年开始合作。双方曾联合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猕猴桃资源抢救性收集及异地保存工作,并在四川什邡基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圃。2016年,新西兰专家麦克·艾伦·曼宁(Michael Allen Manning)凭对四川猕猴桃产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荣获“天府友谊奖”。(完)